炒股“入门”第一问:你想加入“剑宗”还是“气宗”?
炒股的“价值派”和“技术派”
1/5
“剑宗”和“气宗”
《笑傲江湖》里的华山派有“剑宗”和“气宗”的区别:剑宗以练“剑”为本,强调“快”,气宗以练“气”为本,强调“强”。
剑宗入门快,进展快,但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难进步;气宗入门慢,但后劲无穷。
剑宗很讲天资,讲悟性,所以像令狐冲这样有个性的人,从气宗投奔剑宗,立刻功力大进;气宗是笨功夫,人人只要循序渐进,都能有所小成。
在股市同样有两派,“剑宗”是趋势技术派,简称“技术派”,因为是按照图形炒股,讲究快进快出,一剑封喉,所以叫“剑宗”,也有说成“投机”、“短线炒作”、“主题炒作”的;
“气宗”是价值投资派,简称“价投派”,因为是按照企业财务报表和基本面分析为买卖依据,大部分都是中长线投资,故称为“气宗”。
“技术派”看图炒股,入门易,进展快,但很容易走火入魔,很多人用某个方法赚了一两次,就自以为天才,谁知“风向”一变,立刻“四裤全输”;
“价投派”要深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,要忍得住“远离市场”的寂寞,所以有“四十岁之后才懂价值投资”的说法。
这两派在中国的证券市场,同样是势不两立,但跟华山派不同,投资者有很长的时间不断尝试两派的方法,甚至就算你像令狐冲一样,成了“技术派”的大弟子,也可以忽然倒向“价值派”。
所以“思想钢印”这个投资理财新号的第一篇正式文章,就讲一讲“价值派”和“技术派”的本质区别,这个问题看似基础,其实每一个投资阶段,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再理解。
2/5
价值派:要不要赚市场先生的钱?
在20世纪中期以前,股市上并没有技术派与价值派的区别,大家都是既按基本面选股,又看图炒股,直到一个叫本杰明▪格雷厄姆的人出现,他提出了一个叫“市场先生”的理论:
有这样一位市场先生,他每天都会给股票报价,但这个人很情绪化,他有时报的价格高得令人发指,有时又低得离谱。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“市场先生”情绪化的报价,你自己去搞清楚这样东西的真实价值。
“市场先生”的理论一出,“价值派”就从旧的股票投资圈中独立出来,而本杰明▪格雷厄姆也成了此派的开山祖师。
而格雷厄姆的得意弟子巴菲特,更是将“价值派”的理念传播成美国投资界主流。巴菲特进一步认为,公司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,最好的方法是找到那些长期稳定增长的“伟大的公司”,让自己的钱和它们一起成长。
格雷厄姆还是想“捡漏”赚一点市场先生的钱的,而巴菲特的拍挡芒格更是认为:哪怕“市场先生”开价很正常,只要是伟大的公司,也可以买下来,
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、芒格,“价值派”的核心理念渐渐清晰:不要赚市场先生的钱,要赚公司成长的钱。
所以“价值派”的绝学是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,就是俗称的“估值”。
估值的方法很多,但都是从一个最原始的方法简化而来,就是巴菲特最推崇的“未来现金流贴现法”,简单说,就是未来几十年,公司能赚到的并且能收回的所有现金,再按“贴现率”折算成现在的价值。
按照这个思路,一家公司估值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公司现在赚多少钱,而是这个钱能赚多长时间,又称之为“确定性”。那些能长期稳定赚钱的业务,巴菲特称之为“护城河”,这一类公司,要么像可口可乐一样拥有强大的品牌,要么像运通一样拥有无形的用户粘性。
(增长的确定比增长速度更重要)
“价值派”是国外股票投资的“名门正派”,在国内也有大量拥趸,而国内的一批“长期成长型”的公司,比如茅台、格力、恒瑞、海康威视等也验证了“价值派”可以在中国生存。
但即使是在国外,“价值派”也并未一统天下,因为“价值派”有四大极其致命的缺陷,后面会详细分析,单说前面讲到的一点——门槛太高,你让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去理解商业模式?让一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老股民去理解公司经营?难!
所以,“技术派”看图炒股的优势就显现出来,“均线发散关注,突破压力位买入,沿10天线向上一路持有,破10天线卖出”,门槛多低啊!
不过,在你选择“技术派”之前,建议你还是要知道一点“技术派”的理论基础,不懂理论,你永远不知道那些技术指标背后的真正含义。
3/5
技术派:理解题材比看懂图形更重要
“技术派”的理论同样与“市场先生”的情绪有关。区别在于,“价值派”在市场先生”出低价时买入,出高价时卖出。但“技术派”认为,既然“市场先生”是个神经病,自然不能按常理猜度,高价后,常常还会有更高的价。
但实际上,“市场先生”是不存在的,“市场先生”就是投资者自己,在恐惧时,用白菜价卖黄金,在贪婪时,用黄金价买白菜。所以,“技术派”是一个“接鼓传花”的游戏,赚的是其他投资者的情绪的钱,就好像一群人一起去打猎,“价值派”的目标是猎物,“技术派”的目标是一起打猎的同伴。
“技术派”同样有理论依据,其中最有名的是一本与投资完全无关的“群体心理学”的书——《乌合之众》。
“市场先生”或者说投资者们为什么会常常“发神经”呢?《乌合之众》一书中说:
“人一到群体中,智商就严重降低,为了获得认同,个体愿意抛弃是非,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。”
“技术派”发现,上涨的股票天生比下跌的股票更吸引人,所以“市场先生”报了离谱的高价之后,反而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,而人群聚集到了一定的数量,在一定的条件下,就会形成“一致性的盲目行动”,股价会加速上涨,这叫“趋势加速”,俗称“突破”。
“技术派”的方法非常之多,其中最主流的就是寻找在图形上出现“向上突破”趋势的股票,包括突破前期高点的、不断创新高的、均线向上发散的,等等,所以“技术派”又称为“趋势派”。
那么,形成突破的“一定的条件”是什么呢?
是题材。真正的“技术派”高手同样要关注公司基本面,但他们关注的是题材,而非实际经营和业绩。
什么叫题材呢?比如说,一家公司打算投资人工智能业务,只要没有产生收入和实际利润,或者业务占比很少,都叫题材。
为什么题材比实际业绩更受大众欢迎呢?《乌合之众》认为:
“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,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,他们会充耳不闻……,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,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。”
炒股票是炒未来,题材就是对公司未来经营方向的想象——即使很多人明知这些题材兑现的可能性很小。
而趋势大众对题材想象力的图形化,所以趋势永远在题材朦胧状态中一路向上,在题材清晰后迅速回落。
(为什么OLED题材能吸引最广泛的资金关注?)
“技术派”的看图高手,只是华山派封不平之流的水平,只有分析题材的高手,才能掌握“独孤九剑”级的技能。
所以“技术派”高手需要相当的天赋,不但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,宏观经济、产业方向、政策去向、科技风向等等,都需要有所涉猎,而且需要对人性有极深的洞察,敏锐地发现股票趋势强弱的微妙变化。
上面讲的是股市投资最基本的两大门派“价值派”和“技术派”的核心理念,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投奔哪一个门派,还要结合中国股市的国情,再作一番比较。
4/5
为什么“技术派”是个人投资者天生的陷阱
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业余投资者,只能在上班之余偷看两眼股票软件,还得时刻准备按“老板键”,而“技术派”需要时刻关注盘面,相比之下,“价值派”可以完全不看盘,只需每天下班后研究基本面的资料,从这一点上看,业余投资者天生该入“价值派”。
但“价值分析”有四大先天缺陷,导致它至今无法成为个人投资者的主流。
缺陷一,个人投资者想要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,只能通过财报和公开信息,但财报并不是实验数据,它是可以合法或非法调节的。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严重,每次有虚假财报堆起来的“白马爆雷”,都会导致大量的“价值派”倒戈为“技术派”。
缺陷二,中国股市的波动太大,也就是“中国市场先生”的神经病比国外厉害,在顶部和底部,“价值派”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——
在2007、2015年大牛市赚钱效应最好的时候,按“价值派”的理论,几乎所有的股票都远远超过了它的真实价值,如果你继续坚守这一派的理念,势必要放弃中国股市最丰厚的一段利润回报。
波动大的特点,也让那些即使有先天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,也无法成为一个纯粹的“价值派”,像2008、2018年那样超级大熊市,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卧倒装死,但机构是有平仓线的,股价跌到一定程度,就算是未来的“十倍股”现在也得割肉;
国外也是一样,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,格雷厄姆按照比净资产还低的“清算价”买进的股票,结果还是腰斩爆仓;芒格的私募基金同样在70年代的大熊市中被迫清盘,才投奔了巴菲特。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坚守“价值派”的理念,不是靠意志坚定,而是因为他的钱来源于保险公司的长期负债。
相反,波动越大,“技术派”的发挥空间就越大。
缺陷三,“价值派”所关注的有“护城河”的“成长型公司”和“价值型公司”,只是所有上市公司的一部分,像能源、航运、矿业、机械、养殖等周期型很强的公司,你不能说它们没价值吧?但它的价值又因为大宗商业的价格波动而很不稳定,赚的时候天下的钱都赚了,亏损时亏到怀疑人生,自然很难用“价值分析”的方法,
(宝钢近十年的利润起伏)
中国的股市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都是“垃圾股”,上市公司喜欢通过“资产重组”来逃避退市机制,这就让大部分股票都变成了“垃圾股——重组——绩优股——被重组方掏空——垃圾股”的“类周期股”,变成“公司越烂股票越安全”。
所以一直以来,“技术派”都是中国股市的主流。
缺陷四, 像外汇、期货、大宗商品这类投资品种,其内在价值无法判断,自然更不能用价值投资的方法。
从这“四大缺陷”看来,似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投奔“价值派”?
可问题在于,“价值派”的四大缺陷都是可以克服的,无非是少赚点,但“技术派”唯一的缺陷却是无药可救的——它的投资模型是一个注定失败的模型。
“价值派”赚的是公司成长的钱,是一个“正和游戏”,只要投资时间够长,水平高的多赚点,水平低的少赚点;而“技术派”赚的是其他人的钱,还要赔手续费,是一个标准的“负和游戏”。
而“负和游戏”的规则是只要你在赌桌上的时间够长,大部分人赚的钱都会清零,只要一次致命的损失就会让你永远离开赌桌。
就像群众运动是革命家对革命群众的“消费”一样,“技术派”归根结底是1%的大户对99%的散户的猎杀,是老股民对新股民每隔七、八年一次的“割韭菜”,所以,加入“技术派”是90%个人投资者天生的陷阱,也是他们炒股输钱的原因。
说到这儿,肯定有人说,我能不能不站队,集合两派的精华呢?
5/5
没有中间路线,但有改良路线
很多人都尝试调和两派的矛盾,比如有人说应该“基本面选股,技术面择时”,有人推崇“技术面选股,基本面买入”,结果都是两面打脸。
《笑傲江湖》里的岳不群在讲两派差别的时候,包括小师妹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,气、剑都很重要,应该齐头并进,岳不群立刻打断了这个危险的念头:
“单是这句话,便已近魔道。两者都为主,那便是说两者都不是主。所谓‘纲举目张’,甚么是纲,甚么是目,务须分得清清楚楚。”
这是一个最根本的“路线问题”,没有“中间路线”可走。
比如说,有人研究股票基本面,买入后却设了一个“技术派”的亏损10%的止损线——“技术派”的理念是越涨越买,一旦趋势转弱,就要卖出,“止损”是正宗“技术派”手法;
但“价值派”的理念是,只要公司价值没变,一定是越跌越买,所以“价值派”常常分很多笔建仓,第一笔买入后跌10%,刚好是买入第二笔的时间。
这两派在几乎所有的交易应对上都有根本的冲突,很多人的所谓“中间路线”,其实是两边打脸。
不管是“价值派”,还是“技术派”,都能赚钱,但更多人亏钱的原因是摇摆不定,在白马股上建仓完毕,却发现题材股鸡犬升天,刚割了白马股,去追热点题材,却刚好到山岗上站岗。
两边下注的结果就是两边的功夫都太浅,做“价值派”时,研究又不够深,转投“技术派”,对题材和大众心事的理解又很肤浅。
不过,没有中间路线。不代表没有“改良路线”。事实上,中国的投资高手都不会是纯粹的“价值派”或“技术派”。
比如说,巴菲特是长期持有,分享企业增长的收益,但由于中国股市的波动太大,很多“价值派”高手会在长期持有的基础上,利用市场波动不断增加或减少仓位,以获得超过企业增长本身的收益。这在实践中也被认为是可行的。
此外,“价值派”的立派之本的“估值方法”,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,跟“技术派”的“题材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斥了大量个人投资者的市场,常常是上半年20倍估值觉得偏高,下半年涨到40倍反而合理了,完全可以借鉴“技术派”的“题材思维”。
前面说的“价值派”四大缺陷,正是要利用“技术派”的思维方式去解决。所以“价值投资”绝对不是“研究、买入并长期持有”这么简单的三步曲。
我1996年入市,按图炒了20年股,直到2016年,才完全转向“价值投资”。这个公号的理论是“价值投资需要信仰”,我想讲的都是从我这二十多年投资经验中领悟的价值投资最基本、也是最重要的理念。
比如这个系列下一篇我要讲的“仓位管理”,它的作用在传统“价值投资”理念中就被大大低估了。就像决定一场战争的是双方国力的对比而非战争本身,“仓位管理”研究的就是如何保证你“永远不被打败”,无论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,这都应该是自己的投资策略的第一步。
下一篇“仓位管理之投资不败篇”,不见不散。
思想
钢印
投资需要信仰
长按二维码,关注我